“工厂报价慢,采购核价难”一直以来都是非标零部件领域的供需匹配难题。特别是对中小工厂来说,报价是获取订单的“入场券”,谁能报的快、报的好、报的合理,谁就能在抢订单的竞争中获得先机。
比如,一个包含上百款零件的项目,从采购方发出需求到工厂给出报价,报价能力强的工厂也往往需要数日,有的工厂甚至花费更长时间,如果涉及复杂工艺、多工序、协同生产的订单,中小工厂的报价周期会更长,无法满足快速响应的竞争需要。
为解决这一难题,海智在线在率先推出面向采购端的智能核价器基础上,对大量工厂真实报价场景持续深入研究,结合对百万张图纸数据的算法训练,以及部分工厂的实际试用,海智在线正式推出了首个可供工厂实际使用的智能报价器,并支持工厂自定义加工设备与工艺参数。
海智智能报价器
三大核心能力,重构报价流程
海智在线基于百万级工业图纸的数据,针对工厂在材料核算、工艺匹配、工时预估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,将工厂设备、工艺、工时、材料、包装以及人工报价经验等转化为的数字标签,融合AI技术,打造出贴合制造实际场景的智能报价器。主要有三大功能:
1.全格式图纸智能解析
支持16种主流3D图纸格式批量导入(涵盖stp、step、sldprt等),适配国内外主流设计软件及跨版本文件。系统可分析零件中的加工工艺特征,用户仅需“一键导入”即可完成关键信息提取和分析,为报价核算奠定数据基础。
2.自定义报价模型
针对工厂差异化生产场景,提供设备参数、材料库、工艺模块的全要素自定义功能:
设备端:支持数控车床、加工中心等设备的小时费率、装夹换刀成本、20多道工序的单价精细化配置,同步时考虑包括毛坯材料类型、设备负载率等产能参数;
材料库:内置27大类580种材料数据(含铝、黄铜、不锈钢等),支持自定义材料特征、单价等属性;
工艺模块:整合70多种表面处理(电泳/电镀/氧化)与热处理工艺,允许自主设置公差要求、外协价格;
间接成本:支持包装、管理、运输等费用灵活录入,形成全要素覆盖的核算体系,实现“一厂一模型”的个性化报价。
三步构建专属报价模型
工厂使用智能报价器构建专属报价体系仅需简单三步:
◆ 点击智能报价器,批量上传图纸完成智能解析
◆ 根据自有设备、工艺外协等实际情况调整参数
◆ 一键生成包含材料、加工、管理成本等的完整报价单
一键生成报价的背后是海智在线长期的技术探索与数据沉淀
在数据库建设方面,形成了3个相关基础数据库。一是工厂及其生产要素数据库。在深入理解制造业供应链上下游精准匹配的基础上,解析了工厂的相关数据,用 200 多个数字标签将70 多万不同工厂的生产设备、工艺、产能、折旧、成本、过程、管理等进行标准化,形成能体现工厂及其生产要素的数据库,也是制造业的产能数据库。二是采购及其行为数据库。解析了28万制造业采购商信息,及其匹配供应商的全过程,用150多个数字标签,记录每个订单特点、采购商及其相关决策人的需求、采购逻辑、偏好、职业规划等能够影响匹配的行为数据。三是工艺图纸数据库。已积累了107个国家的28万买家的超百万张图纸,并对工艺进行数字化解析。
在系统开发方面,报价领域可参考的技术经验和开源代码非常有限,海智在线的工程师从零开始编写底层代码。经过多次调试优化,成功解决了数据读取、算法适配、系统兼容等技术问题,开发出集成AI能力的智能报价器。这套系统让工厂无需复杂技术部署,就能直接使用。
在AI技术应用方面,海智在线始终坚持从工厂真实使用需求出发,不断探索AI技术与工业报价场景的结合点,通过反复实验与场景验证,持续提升报价精准度与交互体验。
海智智能报价器的推出,不仅是平台在供应链数智化方向上的关键进展,也意味着中小工厂首次拥有了可量身定制的数字化、智能化报价工具。当前,海智智能报价器已支持机加工类零件的智能报价,后续将拓展至更多制造工艺,为更多工厂提供可落地的智能工具。
未来,海智在线将围绕中小工厂数字化转型需求,持续深化AI与工业大数据应用,打造更贴合实际生产场景的智能工具,帮助制造业企业实现效率与效益的双重提升,共同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。